“十二五”期間漳州建筑業快速發展 經濟支撐作用顯著增強
	  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市建筑業發展迅猛有力,經濟總量持續增加,產業規模不斷壯大,地位作用明顯增強,推動效應日益顯現,成為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。
	建筑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大,支柱產業作用地位凸顯
	  “十二五”期間,全市共計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27.22億元,同比“十一五”增長215.92%,從2011年底的170.58億元增至2015年年底的430.73億元,平均增幅26.53%。建筑業增加值完成859.72億元,從2011年底的109.89億元增至2015年年底的225.19億元,平均增幅19.1%,高于同期GDP年均增幅,特別是2015年,面對宏觀經濟下行趨勢,我市建筑業一枝獨秀,建筑業增加值增幅連續12個月保持全省第一,對我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.9%。2011年至2015年,我市建筑行業累計繳納稅收109.56億元,同比增長251.28%,總稅收從2011年的14.4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26.38億元(是2011年的1.83倍),其中,2015年營業稅達到15.41億元,是2011年的1.8倍。建筑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增強。
	 扶優培強成效顯著,骨干企業實力增強
	  “十二五”末,全市建筑施工企業449家、勞務企業39家、設計與施工一體化企業129家,合計達到617家,比增137%。其中:一級企業30家(房建、市政總承包企業18家,是11年5家的3.6倍),14年晉升一級資質企業8家(總包6家、專業承包2家),一次性通過率位居全省前列;二級企業226家(房建、市政總承包企業70家,比11年的43家增長62.7%);三級企業323家(總承包企業220家,是11年72家的3.06倍),其他監理、檢測、勘察設計、設計企業均有發展和提升。龍頭企業發揮規模示范效應,福建省瀧澄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去年實現建筑業產值177億元,占全市總產值的41.2%,已連續四年產值超百億。目前,該集團具備建筑工程總承包一級和市政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,正積極籌備申報建筑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。
	質量安全態勢平穩,建筑品質有所提高
	  2011年以來,房建和市政工程項目違反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數量逐年下降,施工現場群死群傷事故有效遏制。建筑企業積極創建優質工程和標準化工地,共有1項工程獲“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”,2項獲評華東片區示范樣板工程,43項獲“閩江杯”省級優質工程獎,40項獲省級安全文明標準化示范工地稱號,107項獲“水仙杯”市級優質工程獎,68項獲市級安全文明標準化示范工地稱號。
	“十三五”期間將積極扶持本地建筑企業轉型升級
	  接下去,全市住建部門將認真落實我市《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》,以市委市政府深化“三個年”活動為契機,為企業提供寬松、可持續的發展環境,加快建筑企業“總部經濟”發展,以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為抓手,提高工業化產品比重,積極扶持本地建筑企業轉型升級。 同時,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,促進企業資質提升、增項兼營,大力發展工程總承包企業,繁榮專業化承包企業,培育專業化勞務分包隊伍,重點培育一批市政公用、公路、水利水電等專業工程施工總承包企業,加大推進企業“走出去”戰略。引導有條件的建筑企業轉型,發展建設工程的預制化生產和裝配式施工技術,加快推進建筑工業化進程。